農講所站(Peasant Movement Institute Station), 攝於2007年5月, 月台幕門是當年新加的.

想看清楚D, 請點擊以上圖片^_^

廣州地鐵是廣東省第一個城市地下鐵路網絡.  由於它座落在廣東省省會廣州, 所以意義重大.

相對於香港和世界上的著名地鐵, 廣州地鐵的通車時間雖然較晚, 但它早在中國第一條地鐵 - 北京地鐵未建成前已有人提出.  1961年, 在中共和領導人毛澤東大力支持下, 廣州開始進行地質勘探工程, 並正式把整項發展命名為'九號'工程.  '九號'的由來是取自'地下'二字的九個筆劃.  可惜, 在當時的政治不明朗和經濟拮据的情況下, 它很快便被擱置.

1969年國慶節, 北京地鐵通車.  眾人的眼光又重新投放在'九號'工程上.  有些政府官員還建議不妨模仿北京地鐵, 令廣州地鐵既可提供客運服務, 又可作防空洞用途.  於是, '九號'工程便迅速展開, 但由於求成太急, 也沒有作詳細規劃, 結果只能草率地建造了一個防空洞, 卻不能作為地鐵用途, 政府每年還要花數百萬去保養和維修.  它大約是連接現時三元里和南方大廈一段, 默默地標誌著地鐵建設失敗的遺憾.

之後, 中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, 政局非常動盪, 令很多事務皆被擱置, 連'九號'工程也不例外.  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後, '九號'工程曾經兩度再次開展, 但不知何故, 兩次工程都很快便結束.

隨著時代的發展, 人民生活質素的改善, 出街閒逛和上班的人愈來愈多, 但礙於早期巴士服務差劣, 很多人開始購買私家車或單車代步, 結果令交通嚴重擠塞.  此外, 因為廣州早期缺乏規劃, 道路又窄又亂, 交通問題變得更加嚴重.  在參考外地城市經驗後, 很多政府官員意識到, 要解決問題, 除了興建高架橋外, 興建地鐵還是最有效的辦法.  於是, '九號'工程被重新放在會議桌上.

經過一輪會議後, 政府決定於1993年12月28日正式破土動工, 不久便和德國西門子等公司簽訂列車和周邊器材供應合約, 期間由於部分路段穿過人口密集的舊城區 - 荔灣區, 政府同時協助進行拆遷工作, 藉此機會重建市區, 並在鄰近或新發展地區興建生活小區, 以改善人民生活.

廣州地鐵在各方面締造了中國地鐵史上幾項突破, 包括第一個以沉管形式興建水下隧道, 第一個使用VVVF交流電摩打列車, 第一個以新型的'盾構'形式施工等.  此外, 廣州地鐵也幫助上海地鐵試驗二號線的新車. (因為它所用的車卡和上海地鐵的是同款).

1997年6月30日, 西朗(前稱廣鋼站)至黃沙段率先投入營運, 終於圓了廣州人民三十多年的地鐵夢, 為廣州交通開創新的一頁.  1998年, 全線落成, 並成功地進行列車試行全線的測試(當地人稱為'熱滑').  1999年6月28日, 全線正式投入服務.

同時, 廣州地鐵公司也積極籌備二號線的興建工作, 同年於海珠廣場正式動工.  此外, 它為二號線注入更多新完素, 如全線車站安裝月台幕門, 實現設備七成國產化目標, 採用輕觸式IC卡車票等, 其中IC卡車票已於2002年12月二號線三元里至曉港段試運時正式取代舊有的磁卡車票.

2003年6月30日, 二號線三元里至琶洲段正式通車, 與一號線形成'十'字線網, 令廣州地鐵正式走進網絡時代.  2005年12月26日, 為配合四號線萬勝圍至新造段開通試運, 二號線由琶洲站延伸至萬勝圍站. 另外, 三號線及四號線先後於2006年12月30日和2007年6月28日(廣州地鐵開通十週年)全線通車.

現時, 廣州地鐵仍不斷擴建中, 自2004年起, 每年開通35公里. 直到2008年6月, 五號線正在興建, 二號線和四號線會延長線路.